OLED性能凸顯,未來將成主流。目前,AMOLED因功耗更小、發光元 件壽命更長,適用于大尺寸和高分辨率產品上,成為OLED主流驅動方 式。性能上,OLED的自發光特性有效降低消耗的功率,有機材料的結 構使得屏幕更薄更輕、可柔性顯示,成像效果更高、響應速度更快,整 體性能優于LCD,未來將取代LCD成主流。
材料及技術突破助力柔性OLED,走向成熟未來可期。柔性屏的實現主 要依賴關鍵材料的柔韌性及可靠性,體現在屏幕基板、蓋板、鉸鏈等多 個零部件之上,形成3個主要技術難點:1)以有機材料核心的柔性屏幕。 2)封裝技術。3)鉸鏈設計的可靠性與壽命。目前,OLED材料及技術 雖然取得重要性突破,但相關方案尚處于持續改進試驗階段,建議關注 以下幾個方面的進展:1)發光壽命;2)CPI蓋板層的可靠性;3)鉸鏈 壽命及良率;4)電池續航。隨著首批折疊手機步入量產階段,我們認 為在市場預期及終端廠商的驅動下,相關技術將進一步完善,成熟方案 未來可期。
智能手機應用為頭籌,成本有望逐步降低。大屏顯示仍是未來發展主旋 律,但目前通過增加屏幕尺寸、提高屏占比的方式已不可持續。柔性折 疊屏的推出,在屏幕尺寸增加的基礎上仍保持較強的便攜性,突破了“大 尺寸+便攜性”的瓶頸。因此,柔派、三星及華先后發布搭載柔性OLED 的折疊手機,相關產品設計漸趨完善,亮點滿滿;小米、OPPO、VIVO 均流出相關樣機,有望于2019年后期陸續發布產品,搶占市場。目前柔 性折疊手機價格主要因生產難度度導致價格走高,隨著柔性OLED技術 的進一步成熟及良率的提升,疊加下游終端廠商需求的增加,單位成本 出現下降未來可期。
發展空間廣闊,滲透率提升引來洗牌。未來在“5G+柔性OLED”新的應 用場景體驗下,OLED有望朝著2個方向發展:1)豐富終端應用形態, 進入家電、電子產品、汽車、醫療等領域;2)實現屏幕向任意方向彎 折及卷曲,即“卷曲屏”。隨著應用進一步拓展,OLED滲透率有望持續 提升,帶動產業鏈迎來結構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