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內影視行業困境,以及騰訊、阿里巴巴等巨頭的壓境,樂視影業拿出了自己的轉型方案,做IP運營者,構建IP垂直生態。 樂視影業董事長兼CEO張昭自嘲“窮人家的孩子”。張昭表示:“從制作實力及面對的市場規模來說,本土影視公司無法與好萊塢抗衡,好萊塢的制作成本是面向全球的市場,而中國的制作成本基本上是面向本土市場,因此在制作投入上肯定比不上好萊塢。另一方面,面對擁有騰訊、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大資本支撐的同行競爭對手,樂視只是窮人家的孩子,我們不會玩燒錢戰術,樂視網要轉型,發力自制,樂視影業則需要做IP的運營者,構建IP垂直生態。” 樂視實際上并非“窮人家的孩子”,畢竟有了融創的注資后,樂視影業轉型也有了更強的底氣,可以向地產相關的娛樂小鎮、主題樂園方面發展。在樂視影業轉型發布會上,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直接放話:“樂視影業不會缺錢,目前市場缺的是好的商業模式。”并鼓勵張昭“不用擔心錢,只要方向對”。 好萊塢“暴雨”將至 去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的低迷讓很多影視公司意識到了危機,但是如何轉型難倒了一批影視公司,樂視影業的轉型或可看作其中一個方向。 據悉,樂視影業不再將自己定義為一家單純的影視公司,而是轉型為一家以影視內容為用戶主要媒介的IP運營公司。張昭向記者表示:“我們轉型的方法論是以用戶為源,IP為根,影視為用戶媒介,在互聯網+終端的土壤上成長,假以資本的支持,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使IP為更大范圍的精準用戶服務,并實現多元化的變現方式,更關鍵的是通過IP驅動的影視作品系列化,循環往復,逐步放大IP的品牌價值。” 去年以來,國內電影市場增長乏力,在張昭看來,相比本土電影出現的疲態,中國電影產業的外部危機同樣嚴重。張昭透露:“這些年,中國政府為了民族電影工業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了,如今,狀況即將改變,目前國內每個電影人都很焦慮,美國方面正在跟中國電影局談判,談判完成后,中國電影市場的大門將打開,全世界的優秀電影都回到中國市場來同臺競技,那個時候國產電影票房將會如何?” 在張昭看來,中國電影身處拐點,過去持續高速增長靠開電影院及從業者的努力,如今必須求變。如果從電影制作本身來看,中國電影很難與好萊塢抗衡,不僅是制作水平上的差距,也在于市場的差距帶來的成本投入差距。“好萊塢是全球的,面向的是全球市場,而中國電影是中文電影,主要面向13億人,市場規模的差距決定了中國電影很難像好萊塢那樣投入巨額資金制作一部影片。好萊塢的成本幾乎是本土電影的三到四倍,因為人家市場比你大三到四倍。”張昭表示。 事實上,面對中國市場上強敵林立的狀況,張昭也不認為自己在資金實力上能夠與本土資本巨頭抗衡,因此,轉型IP運營公司勢在必行。 構建垂直產業鏈 如今,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迪士尼已經將其他幾家遠遠甩在身后,成功的將自己的IP從兒童類型擴展到成人類型。同時,借助這些IP進一步拓展電影、衍生品、主題公園等。樂視影業就要做這樣的事情。 那么樂視影業做IP運營公司有什么優勢? 張昭看來,樂視擁有兩個入口,一個是樂視影業內容入口,另一個是樂視的智能硬件作為硬件入口。據悉,在轉型發布會當天,樂視影業一連發布了12個IP,在張昭看來,這些IP通過不同的定位面向不同的人群,是樂視影業的內容入口。硬件方面,樂視網CEO梁軍透露:“隨著以樂視為首的 智能電視 的普及,用戶購買 電視 的習慣已經逐漸從選屏幕過渡到選生態。2016年, 樂視電視 在線上渠道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30%。通過互聯網平臺+大屏終端將用戶連接起來,一個IP,無論是電影、網劇還是衍生品或者是游戲,都實現了與用戶無縫對接和實時互動,這形成了IP垂直生態的閉環。” 事實上,樂視影業的模式目前國內也有一些公司在嘗試。現在國內處于開發狀態的IP越來越多,但其中大多實際成果并不盡如人意,如果要開發好IP垂直生態,還需提前做好規劃。萬達文化產業集團高級副總裁曾茂軍列舉了他從美國考察回來的經驗,“不能把IP想得太美好,目前市場上火熱的不少IP其實并不適合做類似游戲、主題樂園等方面的開發,盲目地開發只會造成失敗,從一開始規劃就要知道,這個IP養成的路徑是什么,要清楚地知道我們的目標群體是誰。”